上半年资本市场一片死水,直到LINE上市。对LINE的记忆从来是片段,知道他曾经试图进入中国,然后黯然收场;知道他可爱的图形贴在了优衣库的T恤衫上;知道emoji这个概念是他推广到世界的……
LINE和中国第一次试图构建紧密联系还是在2012年,当时,LINE和风头正劲的360合作,准备和刚刚崭露头角的微信分庭抗礼。当时LINE的产品服务条款中曾注明“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获得[NHN公司](LINE母公司)的授权在中国推广NHN连我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”。接着,LINE宣布进入中国。
后来,就没有后来了。
媒体报道说,LINE和360气质不合,各自单飞。之后,LINE选择和豌豆荚合作,结果也是无疾而终。接下来,LINE在中国的命运更加扑朔迷离,他的通讯服务关闭,估值从100亿美元缩水了一半。就在上市前夕,他依然表示自己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。
但另一方面,LINE在中国却以一种难以揣测的方式继续发挥能量,而且还在赚钱。LINE除在中国开设了LINE Friends零售门店外,还在天猫开通了LINE Friends旗舰店。从2018年Q1到2016年Q1,零售、电子商务以及卡通人物版权的收入增长高达98.6%,其中前三的分别是韩国、中国和香港。耐人寻味的是,一家即时通讯公司居然靠动漫衍生品在中国开辟渠道,这让我们不得不钦佩LINE的灵活多变。
追根溯源,这种灵活多变多少有点日本特色,毕竟emoji这个东西就是从日本传来的。Emoji写成汉字叫“绘文字”,也就是用文字来渲染表情。emoji的创造者是日本人栗田穰崇(Shigetaka Kurita),他将目光投向儿时的各种元素以获取灵感,如日本漫画和日本汉字等。“日本漫画中有许多不同的符号。漫画家会画出一些表情,表现一个人满头大汗或是迸发出一个想法时头上出现一个灯泡。”同时,从日本汉字中他获得了一种能力,用简单的字符来表达“秘密”和“爱”等抽象概念。
所以,我们最初在手机短信里看到的表情,比如微笑、生气、流汗都发端于此。
后来,随着智能手机普及,emoj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从发布iOS2.2更新起,苹果iPhone就已开始支持软银的Emoji符号,至少在日本是如此;但直到iOS 5发布,这种表情符号才真正在国际市场上登台。随着人们弄懂了如何在手机上激活这些符号,它们开始在Twitter、Instagram和轻博客Tumblr等各个网站上生根发芽。
而将emoji用到社交软件上的,LINE恐怕是第一个。2011年10月,也就是在LINE上线四个月之后,第一次推出了“表情贴纸”(Stickers)。第一款贴纸是一个名叫穆恩(Moon)的光头男,总是一脸贱笑,用各种夸张的表情表达自己的情绪。
之后,LINE的表情越来越多元化:无聊、生气、苦闷、心烦、快乐、欣慰……这些精巧美好的小表情成为文字传达最有趣的装点。
根据LINE公布的数据,LINE获得前200万用户花费了四个月时间,但在表情贴纸上线后,仅仅两天时间,就涌入了100万新用户。我们起家于即时通信,”LINE集团CEO出泽刚(Takeshi Idezawa)此前接受采访时说,“但真正是转折点,出现在表情贴纸发布之后。”
从2012年四月开始,LINE推出付费贴纸业务。用户可以花费(100-200日元,约6-12元人民币)购买一套包含16-24个表情的贴纸,在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使用。
按照日本雅虎的统计,2016年第一季度,LINE平均每天有3.89亿张贴图被发出,用户每发11条信息就会使用一个贴图。巨大的使用量也为LINE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贴图收入,同一时期内贴图业务收入达到了6400万美元,占到了LINE整体收入的24%。
过去三年,LINE付费贴图分别为集团创造了9500万美元,1.99亿美元和2.76亿美元收入,平均占到总收入的近四分之一。
与此同时,LINE里面那些小贴图开始风靡世界,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小确幸。出泽刚有一次出差去中国台湾,他突然发现,很多人的T恤衫、杯子都在用LINE的emoji。于是,他决定扩大emoji的衍生品。
LINE FRIENDS STORE门店由此应运而生。为了吸引用户关注,LINE采取了快闪店的模式,也就是一家门店持续经营几个月,过期不候。门店内有LINE贴图里的公仔、文具、服装……这些门店出现在首尔、上海和东京等亚洲繁华之都,也成为亚洲火爆的话题。
而emoji对于总收入的贡献已经从2013年的1.7%增长到了2018年的5%,并在2016年第一季度继续扩大为6%。
2014年,LINE曾经准备上市,估值100亿美元。但随后,母公司宣布,LINE已经开始盈利,而且资金充裕,应该专注于海外市场的发展,没必要着急上市。
2018年,市场情况不佳,LINE依然没有上市。
2018年,资本市场的寒冬漫长得好像一望无际,一直绵延到今夏。戴尔母公司DenaliHolding旗下网络安全公司Secure Works进行IPO,才拉开了科技公司今年在美国证券市场挂牌交易的序幕。
而负责LINE上市的投行牢骚满腹“(此次IPO)时点糟糕得很,在企业快速成长时进行招股会更好。他们总是一拖再拖,就在他们的拖延中,对手越来越强,市场也越来越饱和。”
而曾参与投资Twitter、Tumblr的硅谷顶尖风投家Fred Wilson也就这样的“冷淡期”作出独立的判断:“我确实认为这种冷淡会持续一段时间,可能会持续将近一年的时间。除非有一两家勇敢的公司不管价格如何都要上市,拿到资本和IPO后的流动性股票,然后告诉你实际上上市也可以做得很好。”
事实上,LINE于当地时间7月14日和7月15日分别在东京、纽约两地首次公开募股(IPO)。LINE在东京上市当天报收于4345日元,较3300日元的发行价上涨31.7%。市值达到了87亿美金,虽然不及当年100美金的期待,但显然,结果还不错。
根据您访问的内容,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,希望对您有帮助: